來源:中國會計報
在政府會計實施過程中,財務人員對政府會計制度的理解和認知絕不能停留在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平行記賬上,而是要充分理解其內在的邏輯性、系統性、關聯性和科學性。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作為最早參與政府會計準則測試的單位之一,北京協和醫院在推進政府會計制度落地實施的3年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3 年來,北京協和醫院組織財務人員全員參與,深入學習,并把信息系統的全面升級改造作為新制度最終落地的關鍵環節來抓,搭建了具有“協和特色”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整體架構。經過不懈努力,北京協和醫院在2019 年1月1 日實現了政府會計工作的規范化、日?;?。此外,在關注新制度如何在大型公立醫院順利落地實施的同時,北京協和醫院還關注如何在政府會計架構下提高醫院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
以“四化”推進新制度落地實施
在保證效率與效果并重的前提下,北京協和醫院探索建立了醫院政府會計制度核算、全面預算管理、全成本核算三位一體財務管理體系,重點以“多分錄”方式體現政府會計制度及平行記賬的指導思想。同時,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的雙結合模式,從理論和實踐2 個維度,分為學習、研究、實操3 個階段展開工作。
北京協和醫院通過“持續化、標準化、統籌化、個性化”循序漸進提升實施工作水平,不斷深入推進制度實施。
一是政策推進持續化。比如,通過個人自學、內部交流、專家授課、外部培訓等多種學習形式,共同討論、對比現有醫院會計制度與政府會計制度,總結提煉共性、分析研究差異性,做到全員、全面深入掌握政策。從2017 年開始,通過由外到內、由業務到財務的布局,以外圍業務系統改造、業務流程整合、歷史數據清理等工作為突破口,不斷夯實政策的落地措施。
二是業務梳理標準化。北京協和醫院緊扣“總結提煉、完善規范”兩方面工作重點,梳理醫院財務業務場景及賬務設置、賬務處理情況,固化多分錄政府會計憑證模板,以嚴謹、精細、連續為標準,統籌規劃一項業務涉及的多崗位操作,固化每個業務環節的處理規則。
三是流程整合統籌化,包括業務流程設置統籌化和風險控制點統籌化。在業務流程設置過程中,既要考慮滿足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也要兼顧醫院管理效率需要。此外,內部控制的根本作用是風險防控,要通過分析和梳理醫院主要業務活動,探究醫院在政府會計制度框架下內部控制的主要風險點,同時完善內控風險防范措施,對于醫院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廉政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例如,北京協和醫院將政府會計制度與醫院現行的財務管理體系內控管理體系深入融合,重新思考醫院現有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在政府會計框架下管理維度與控制點,統籌考慮既不能重復管理降低工作效率,也不能出現管理空白區域。
四是落地模式個性化。北京協和醫院在對政府會計制度有了深入的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制度與醫院具體經濟業務結合形成了規范,全部打通了政府會計制度所需的外圍業務流程,最終采取了風險最小、變化最少,既充分體現政府會計制度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要求又可以準確反映政府會計信息的財務落地模式。
以“創新”迎接新制度落地挑戰
與其他政府會計主體相比,公立醫院具有業務類型多、業務流程復雜、核算與管理維度多等特點,因而政府會計制度“雙基礎、雙功能、雙報告”的核算模式對公立醫院而言具有較為獨特的困難與挑戰。
一是會計核算的復雜性與醫院管理的多維度性,增加了科目體系設置的難度。如何設置科學合理、適應醫院自身業務特點的明細科目體系,是政府會計制度在公立醫院落地過程中的第一個難點。主要表現為:公立醫院必須對資產、負債、凈資產變動、預算執行、運行成本與績效等進行全面核算;財務報表附注要求披露的內容繁多也增加了科目體系設置的難度;醫院運營管理對會計核算提出要求。為了同時滿足上述要求,財務部門必須統籌考慮,否則會出現很多問題與風險。
二是新舊制度間的差異性使銜接與轉換工作更加復雜。政府會計新制度構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對公立醫院而言,要實現預算會計的銜接與轉換是需要克服一些困難的。因為公立醫院在2019 年1 月1 日前沒有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原賬中財務會計科目也很難找到與預算會計科目之間的關聯關系,很多預算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都要根據原賬中多個財務會計科目的期末余額綜合分析、追溯調整才能得出,這對業務復雜的大型公立醫院而言是一個難點。
三是會計核算系統的升級是較大的挑戰。政府會計制度“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結構對財務信息化的依賴度很高。而醫院的會計核算系統一般不是孤立存在,會與其他業務系統高度關聯,有些醫院會計核算系統與業務系統已經實現了高度融合。在這種背景下,搭建政府會計核算系統就不僅涉及升級改造會計核算系統,還要充分考慮政府會計制度與其他業務系統的融合,但應該如何升級改造基本上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
四是需要對部分業務流程進行再造。政府會計制度不僅要求財務會計的收入費用按權責發生進行核算、預算會計的收入支出按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還要求收支業務按照資金來源、支付對象進行核算。為了核算準確,需業務部門在采購環節就要對藥品和耗材的用途按經費來源進行區分,這對業務部門而言是一個大的改變,不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要關口前移,即在使用部門提出采購申請時就要明確用途和資金來源等。這些改變都要求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對部分業務流程進行再造以滿足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
針對上述難點和問題,為保證政府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北京協和醫院先后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摸索。
根據實踐經驗,筆者提出如下建議:按照適度分離、相互銜接的原則,用好輔助賬核算,完善科目體系設置;在充分理解新舊制度差異、做好資產清查的基礎上開展銜接與轉換工作;擺脫等靠要思想,在做好業務梳理的基礎上升級政府會計核算系統;編好、用好差異調節表,及時驗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由財務部門牽頭,梳理、調整部分業務流程。
總之,在政府會計實施過程中,財務人員對政府會計制度的理解和認知絕不能停留在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平行記賬上,而是要充分理解其內在的邏輯性、系統性、關聯性和科學性,特別是要充分理解“適度分離、相互銜接”的內涵并將該原則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如此才能克服實施難點,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知行合一,新制度實施帶來滿滿收獲
在推進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3 年實踐中,我們收獲滿滿,最想分享的是其中的啟示。這對于未來的工作有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重理論研究,“知者行之始”。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夠把腳底下的路踩實,真正做到用理論指導實踐。北京協和醫院從2016 年開始參與多項政府會計項課題研究,并進行深入研究、細致調研,將政府會計制度理論與醫院實踐深入融合。
重業務實踐,“行者知之成”。鑒于大型公立醫院管理模式對財務核算的復雜要求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實際情況,從2016 年開始至今,北京協和醫院參與了財政部、衛健委等上級單位組織的3 次模擬測試工作,醫院自己組織測試工作兩次,確立了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滿足了財務管理需要,找到了制度與業務的結合點,對行業制度制定提出建議,還成為了財政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全國6 家定點聯系單位之一。通過實踐,北京協和醫院鍛煉了隊伍,建立了適用于醫院復雜業務的政府會計信息系統,形成了政府會計實施規范,同時提高了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